來源:西部經濟網 2020/11/26 21:43:07 閱讀次數3960
一年一度的雙十一購物狂歡于近日落幕。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11日當天共處理快件6.75億件,同比增長26.16%,再創歷史新高。雙十一快遞業務量的激增預示著受疫情影響的經濟在逐步走向復蘇,但同時也帶來了巨量快遞包裝廢棄物的環境污染問題。與往年的雙十一不同的是,隨著2020年6月國家郵政局《郵件快件綠色包裝規范》的出臺,今年的雙十一物流將會迎來第一次“大考”,快遞企業將更為注重快遞包裝綠色化環節。
快遞企業包裝綠色化行動到底成效如何?是否做到較高程度的信息公開?11月18日,環保組織擺脫塑縛與無毒先鋒聯合發布了《快遞企業包裝綠色化行動評價報告》(下稱“報告”)。報告“測評”了包括京東物流、蘇寧物流、順豐、申通、圓通、中通、百世、韻達、德邦在內的9家快遞企業2018-2020年11月的包裝綠色化成效,比較了相關快遞企業的包裝綠色化行動的優點與不足。
報告顯示,各快遞企業在包裝綠色化行動的整體實現力度差異明。京東物流、順豐、蘇寧物流在包裝綠色化行動上的整體表現較為出色,申通的表現緊接其后,而圓通和韻達的整體表現則稍有遜色。
在18日的發布會上,擺脫塑縛、仁渡海洋、無毒先鋒、成都根與芽、零廢棄聯盟和撿拾中國等多家環保組織聯合發起倡議書,提出5大建議,呼吁快遞和電商企業加快落實包裝綠色化行動。
5大維度評價9家快遞企業 順豐、京東物流、蘇寧物流表現突出
近年來,為解決快遞包裝帶來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問題,國家連續發布關于快遞綠色包裝的規范和意見,各快遞企業也積極采取了一些綠色包裝舉措。基于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文件,《快遞企業包裝綠色化行動評價報告》通過企業在5大維度上——快遞包裝綠色化目標、快遞包裝信息透明度、快遞包裝減量、快遞循環包裝應用、以及快遞包裝回收——評價企業進行了多少項包裝綠色化行動。
通過收集企業自行披露的信息,最終,報告發現,順豐、京東物流和蘇寧物流整體表現最為優秀;而圓通和韻達的相關信息披露最少。
其中,在包裝綠色化目標維度上,僅順豐、京東物流、蘇寧物流公布了可量化的包裝綠色化目標。余下的6家企業均未公布可量化的包裝綠色化目標。另外,調查發現,所有企業均沒有公布其包裝材料所符合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
值得一提的是,順豐是國內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公布了包裝材料消耗數據的快遞企業。
圖:順豐在可持續發展報告公布的包裝材料消耗使用量。
在包裝減量方面上,順豐和京東物流表現最好,不僅開展了各類材料的減量措施,同時公開了相應減量數據。韻達信息公布較少,僅公布了“電子運單”一種減量行動,且未公布減量數據。
推行可重復使用的循環包裝是實現快遞包裝源頭減量的重要途徑,也是目前國家政策鼓勵的發展方向。報告顯示,目前僅有順豐、蘇寧物流、京東物流、申通和圓通5家快遞企業公布了其“已使用或正試點使用快遞循環箱”這一信息。
圖:蘇寧循環快遞箱。
而針對公眾的調查顯示,在1053份有效問卷中,近70%的受訪者表示從未使用過循環箱服務或收到過循環箱包裝的快遞。而在這近70%沒接觸過循環箱的受訪者中,超過75%的人表示不了解循環箱的相關信息,約40%的人不知道如何才能使用循環快遞箱。
擺脫塑縛與多家快遞企業客服溝通后發現,只有順豐客服能清晰回答循環箱的使用方法。京東物流和蘇寧物流的客服表示循環箱只能用于生鮮類產品,但未能給出明確的循環箱服務指引,甚至有客服表示并不清楚公司有循環箱服務。
在包裝回收行動(包括快遞包裝箱和填充物)的表現方面,所有企業均已開展過相關回收活動,但只有順豐、京東物流、蘇寧物流公布了各自的回收成效數據。
不過,就公眾調查的結果而言,快遞企業們仍需在包裝回收行動的普及上繼續努力。調查顯示,未參與過任何回收行動的受訪者占比較多,占68%。
圖:京東物流紙箱回收標識。
環保機構聯合倡議5大建議促綠色化行動進一步落實
調查發現,快遞企業在快遞包裝減量方面仍有很大進步空間,包括源頭減量,避免使用不必要的一次性包裝,避免快件過度包裝等。基于本次報告,擺脫塑縛、無毒先鋒、仁渡海洋、上海浦東樂芬環保公益促進中心、成都根與芽環境文化交流中心、零廢棄聯盟6家環保組織發布聯合倡議信,提出5大建議,呼吁相關企業積極肩負起降低環境污染和資源消耗的社會責任,積極落實快遞包裝綠色化行動。
倡議信認為,企業推進快遞包裝綠色化,必然從制定能有效發揮指導作用的可量化的目標開始。可量化的目標有利于促使快遞企業深入探索能帶來實質性改變的路徑,也將有利于對相關行動的執行情況開展評估。各環保組織建議,快遞企業應制定可量化的綠色化目標和執行計劃,并定期公布相關成效數據。
環保組織還表示,企業在快遞包裝減量方面應重視源頭減量,避免使用不必要的一次性包裝;避免快件過度包裝。同時,應協同探討和制定循環箱行業標準,加快建立和完善循環包裝的使用體系,提高循環包裝的使用率。更重要的是,在可降解塑料質量參差不齊、后端處理系統不完善的情況下,須謹慎發展可降解塑料替代傳統一次性塑料作為解決方案。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