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西南商報 2020/11/20 14:46:37 閱讀次數1267
□本報記者 胡斌 文/圖
在成都市青羊區人民公園西大門對面,穿過人聲鼎沸的外街道,一頭扎進方池街,街道兩旁的大樹映入眼簾,伴隨著時不時的鳥鳴,霎時就會有一種寧靜祥和的感覺,這條與小南街相交、與包家巷平行的街巷,是個文化與美味并存的寶地。不長的小街,每一個清晨和黃昏都熱鬧非凡,彌漫著飄香的家常味道,像一幅活色生香的浮世繪,又如一卷緩緩打開的成都市井生活圖。
清晨的方池街格外安靜,街道兩旁的商鋪還未開門,但是已經零零星星地聚集了一些擺攤賣菜的商販,沒有高聲叫賣,買菜的人也是手提菜籃,小聲地問價,仿佛不忍心打破這寧靜的片刻。而傍晚則不同,這是方池街展露風情的時刻,華燈初上,街道上敞開的店鋪,用各色燈光映照著來往人流,伴隨著街道兩旁昏黃的燈光,各式各樣化作親切的家常氣息在空氣中不斷蔓延開來。耳邊少有商販的叫賣,更多的是街坊四鄰般的日常生活,熱鬧的背后,是成都特有的煙火氣。
在方池街里,民國將領李家鈺和他弟弟的公館隱藏在方池街22號小院里,但路過的人絕不會忽略掉這棟古樸獨特的建筑。這個以歐式建筑風格為主的李家鈺兄弟公館建成于民國初年,是李家鈺兄弟李注東的住所,也是民國時期川軍將領生活與社交場所。曾經歌舞升平的公館現在已掩藏在光陰中,靜靜地見證著人事變遷。拇指鏤空雕花與彩色壓花玻璃,做工精細而考究,可以說是完美的中西融合。
紅窗灰墻的中式建筑,看上去滿滿的文藝風,圓頂的窗臺隱約又透著一絲歐式風情,中西合璧的造型非常獨特。磚紅色的木門,在一旁綠植的映襯下顯得頗有氛圍。順著綠樹下的長廊來到小露臺,壁柱的縫隙間爬滿青苔,歲月的痕跡此刻展露無遺。作為民國初年修建的宅樓,距今已有80多年的悠久歷史,雖然中途經歷了幾次返修,但古建筑的風韻猶存。
方池街不僅有鮮明的歷史痕跡,同時還有許多物美價廉的美味。一進路口,就可以看到兩家當地有名的口碑老店。銀樹餃子就在方池街口右手邊,每天中午是這里人最多的時候,食客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只為一飽口福;在街口左手邊有一家鹵肉鍋盔,同時也賣肥腸粉和彭州的板鴨。店面很普通,就是一般的肥腸粉、鍋魁店,但是他家招牌白面鍋魁夾菜簡直是一絕;兀兀草廬,是一家茶舍,除了飲茶,還有茶藝師和古箏的課程。在這里喝喝茶,聽聽古箏,倒也符合方池街的氣質,成都的休閑生活和文人雅士的風采在這里和諧地融合在一起,仿佛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擁有自己的世界。茶舍往前一點有家鹵鵝店——這便是童媽鹵鵝,鹵鵝是招牌,還有自家做的廣式香腸和風肉……
這短短的500米小巷子里,文化與美味并存。與外邊繁華熱鬧的街道不同,最難得的是方池街還有老社區里才有的寧靜祥和,在這里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漫步其中,會不自覺地放慢腳步,看著過路的街坊,嗅著美食的香味,加之具有鮮明時代特征、被歲月沉淀出光華的老建筑,展現著成都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根和靈魂,讓方池街成為成都歷史底蘊的一張名片。當我們去感受這些歷史、回顧這些滄桑的歲月,才發現,最美的其實正是它的底蘊,它如同一本書,適合在一個午后的晴天,讓你去慢慢體驗。